針對當前HIS系統存在的問題,解放軍總醫院大數據研究中心原主任薛萬國在2021年健康界峰會上表示,當下行業所采用的HIS系統大都是在過去系統的基礎上修改完善而來,在目前醫院信息化持續發展成長的環境下,簡單的修補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傳統的HIS到了更新換代的時候了。
四個問題
薛萬國為何會這樣說?他認為,目前的HIS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1.普遍實現了事務性處理,但智能化程度還不夠高:在防止醫療差錯、輔助醫護人員提高醫療質量方面還不充分;已有的智能化功能尚在探索之中,部分功能流于形式;一些智能化提示對醫護人員過度干擾。2. 界面設計缺乏深入研究,簡便易用、防止差錯設計不夠:對界面設計的人機工程學研究不夠,界面易用性欠佳,防止操作差錯不夠。3. 滿足了共性需求,但專科性功能發展不充分:醫囑處理、病歷書寫、信息瀏覽等共性需求基本滿足;針對不同專科所需的適用性、便捷性處理不足。
第二,在系統架構方面,許多EMR系統(電子病歷系統)采用“外掛式”的CDR(臨床數據資源庫)。限制了醫護工作站與醫療數據的全面融合,影響功能的深度發展。理想的設計是醫護工作站與CDR一體化,但由于原有系統設計不完善,不得不采用打補丁的方式。
第三,在對外集成方面,缺乏對外接口設計和對標準的遵從。1.缺乏對外集成的設計:大部分HIS沒有針對集成需求的架構設計,甚至沒有公開的接口以及需要開放的事件,是“啞巴系統”。2.缺乏業務流程規范:缺乏對外統一的業務協同約定,需要在集成時逐個系統約定定制。3.缺乏對標準的遵從:沒有符合標準的集成接口,缺乏統一標準化的術語,需要定制接口。
第四,在數據方面,首先,數據內容只記錄了HIS自身的業務數據,沒有形成完整統一的數據中心;由于業務過程覆蓋不完整,沒有形成完整的數據鏈條。其次,在數據組織方面,按就診(或業務)而非按病人為中心組織醫療數據;缺乏對病人整體的數據描述記錄;缺乏對門診、急診、住院、查體等不同就診數據的統一管理。
薛萬國介紹,早期的HIS是技術帶動應用發展,后來已經轉變成了以需求帶動應用發展。隨著應用范圍不斷擴展,醫療政策、醫療制度變化以及醫院管理體系變革,新一代HIS又該如何定義?
回歸“基礎信息系統”
“過去HIS就是醫院信息系統的代名詞,今天,醫院信息化的內涵、外延都發生了很大變化,HIS退變為醫院信息系統的一部分,成為狹義的專有名詞。”薛萬國如是說。
他認為,在當下,HIS應該回歸“醫院基礎信息系統”的定位,因為目前的信息系統太復雜。作為醫院基礎信息系統,HIS應具備三大作用。
第一是基礎業務的支撐。
1.從信息角度看,醫院基礎業務包括:提供公共信息的業務,如掛號、住院登記;信息樞紐環節的業務,如臨床醫生、護士;提供公共服務的業務,如收費。
2.作為基礎業務信息系統:提供高效便捷的事務處理功能;構建和優化網絡化的工作流程。
3.合理確定系統邊界:按照高內聚、低耦合原則,保持適宜規模。
第二是系統集成之主干。
1.依托一個主體集成整個醫院信息系統,系統之間的關系由網狀到星形,可以極大簡化集成結構。
2.HIS作為集成的主干,與其它系統交互最密集,擁有全量醫療業務數據。3.對集成主干的要求,要提供開放的、標準化的接口。
第三是數據中心的載體。
1.HIS是醫療數據的產生地與匯集地。患者基本信息與臨床數據產生于HIS;外圍醫療、費用數據反饋給HIS。
2.HIS與數據中心的一體化。保持系統的高效率;避免“兩張皮”,便于數據的充分利用和智能化功能的實現;保持一個中心,統一對外服務。
第四是穩定性。
HIS作為醫院信息化的“地基性”信息系統,HIS整體的穩定至關重要。薛萬國認為,“保持20年不做顛覆性改變”,既是必需,也是挑戰,唯有良好的系統設計才能達成這一目標。
六大特征
薛萬國認為,新一代HIS應具備六大特征。
“以一個患者去醫院就診的軌跡為例,我們希望從他入院掛號的時間、候診的時間、就診開始時間、就診結束時間、繳費時間等等時間點和過程都得到追蹤,追蹤以后的目的是什么呢?”
“因為HIS是一個基礎系統,很多外圍的東西不是你做的,但是你應該給這些外圍系統提供一個基礎數據,等將來其它外圍系統需要的時候,你都可以提供。”
這是薛萬國認為HIS應具有的第一個特征——全數字化的業務流程。
第二,HIS與電子病歷一體化。
針對以往許多HIS與EMR分離以及一些EMR系統采用“外掛式”的CDR,薛萬國認為新一代的系統是HIS和電子病歷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功能一體化:1.患者管理、醫囑處理、病歷記錄、護理文書等一體化。2.獨立的360視圖消失,與醫生工作站融為一體3.床旁移動工作站與醫護工作站一體化。數據一體化:1.同一個數據庫,形成全院醫療數據中心。2.以標準化接口收集各環節數據,并對外提供服務。
第三,智能化的業務功能。
與之前的HIS相比,新HIS在解決原有問題的基礎上,擁有智能化的服務。界面更為優化,信息更加精準,擁有智能化的輔助錄入(包括語音錄入等),還應有輔助診斷、治療方案的推薦、不良事件預測預警等。系統應該采用一些智能化技術,包括規則庫、知識圖譜、臨床指南、基于大數據的模型的構建等等,從功能上實現新HIS的智能化,去支撐智慧醫院運行。
第四,開放的系統。
薛萬國認為,新HIS系統的架構一定是開放的系統,不能是“啞巴系統”。作為集成的主體,需要開放,要提供HIS業務事件通知、通過接口提供共享數據、提供基礎和共享業務服務。擁有多樣化的接口形式,如HL7消息、Web Services、Restful、中間數據庫SQL,以匹配多元環境。在HIS中預置智能化功能入口,制定規則描述語言,支持智能規則的開放式定義;制定智能服務接口標準,支持擴充智能模塊的嵌入;以微服務的方式提供智能化功能。
第五,統一的數據中心。
新HIS還應形成一個統一的數據中心,此數據中心應是以“人”為中心的新的電子病歷數據模型,從過去的以就診業務活動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來轉變。新HIS的數據存儲應該能包容患者去醫院的各種醫療記錄的類型,不只是HIS所產生的,外來的信息,也應該能夠采集進來、管理起來。“整個數據的存儲要能夠覆蓋整個生命周期,患者10年、20年以后到醫院就診,都能夠訪問到之前的數據。”
第六,可擴展可伸縮的系統架構。
“能不能在HIS原來只針對一個院區的模式下擴展出去,這就要具備在統一框架下虛擬多個HIS的能力。”薛萬國認為,只有可擴展可伸縮的系統架構,才能適應當下醫院集團化和多院區一體化管理需求,適應“云醫院”HIS架構擴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