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發布《關于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的通知》,并會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公立中醫醫院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試行)》,供地方按照屬地原則對轄區內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評價。
建立醫院運營管理體系必須有醫院醫療服務和醫療管理信息化基礎,應對標《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三級、四級要求,建設數據基礎域、基礎管理與集成域。
10月1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下發《關于啟動2022年度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有關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函〔2022〕325號,以下簡稱《績效國考》),10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召開2021年度國家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視頻會議。
業務部門和醫院信息系統部門各自基于本部門的角度考慮問題,溝通時使用的“技術語言”需要轉換,導致出現業務IT“兩張皮”的現象。這是上述兩種協作方式都無法克服的弊端。
很多醫院認為醫院信息系統只是一個管理工具,是一個“燒錢”不創收的工具,信息化滿足日常基本管理就行,沒必要投入過多的預算和精力。
根據《四川省三級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21年版)》,第一部分前置要求、第二部分醫療服務能力與質量安全監測數據、第三部分現場檢查。包括公共衛生職責(發熱門診規范建設和核酸檢測能力)、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縣級醫院服務能力評估結果、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電子病歷(醫院系統)評級、資源配置與運行、醫療服務能力與醫院質量安全指標、單病種(術種)質量控制指標等方面。
部分醫院在內部崗位設置中開展積極探索,如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設立??七\營助理,協助臨床科室主任將醫院戰略目標與科室發展有機結合,幫助科室主任進行日常管理,整理、分析科室運營信息并上報醫院管理系統,并承擔科室、部門間的溝通協調等工作,提升醫院、科室管理效率和水平。
在老百姓眼中,“三甲醫院”是醫院的金字招牌,因為“三級甲等”是國內醫院評審標準的最高級別。但出于與境外醫院開展業務交流、接受國際商業保險支付等需要,很多醫院也渴望獲得“國際版”的高水平醫療標準認證,為此也不斷升級醫院管理系統的相關功能。
本文以醫院為例,從分析基層醫療單位面對醫保改革的管理運營方式以及應對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措施入手,進而分析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給基層醫療機構帶來的管理變化,核算變化,思路變化來闡述如何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優化醫院管理及經濟運行。
高值醫用耗材收入占比、集采中選產品完成率成為新關注項。
政策導向、內部驅動、民眾需要,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醫院的必答題。但醫院信息系統的數字化轉型,尚缺少一張目標清晰、步驟嚴謹的路線圖。
我國醫療服務發展正處在從“信息化”向“智慧化”過渡的關鍵階段,提升醫院系統智慧化水平能夠為提升醫療質量和效率,優化區域間醫療資源配置,改善人民群眾看病就醫感受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2021年10月2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0年版)實施細則》的通知。
2021年2月3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院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成本核算規范》,明確了成本核算的分類及核算方法、成本項目及成本的分類、設置成本核算單元等。對醫院系統也有了更高要求。
在DRG付費體系下,如果醫院醫院系統成本核算不健全、費用和成本信息不完全、不準確,會加大醫院的運營風險。開展DRG成本核算,是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促進醫院主動控制成本的要求,也是醫院自身內涵建設的要求。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