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病案管理質量控制指標(2021年版)的通知》,是自《 住院病案首頁數據質量管理與控制指標(2016版)》發布以來,首次修訂病案管理質量控制指標。更改后質控指標更加全面,從10條變為27條核心指標,范圍從住院病案首頁擴大至整個病案質控指標。下面醫有數小編將對比兩者的區別具體指標的具體變化,大家在使用醫院his系統開展具體工作的同時能夠提高效率。
醫院his系統的建設最終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以病人為中心,規范醫療行為、優化就醫流程、提升臨床診療質量和效率是醫院臨床管理永恒不變的主題。
據國家衛健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數據顯示:2019年醫院總量達到34354個。其中,民營醫院數量達到22424個,與去年相比,增加1447個。(數據來源:國家衛健委、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經濟發展喚醒人們健康意識,拉大整體醫療消費市場的規模。近10年來,國家衛生政策逐步放寬,鼓勵社會辦醫,民營醫療機構發展壯大,出現新興醫療產業,依靠互聯網技術形成“智慧醫療”。
集中調配靜脈使用藥品對于提高智慧醫療成品輸液質量、防范職業暴露等具有重要意義。2010年原衛生部印發了《靜脈用藥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對指導各地智慧醫療規范開展集中調配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醫療衛生事業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用藥需求不斷增加,對靜脈用藥調配中心的智慧醫療建設與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自2009年新醫改意見發布以來,我國醫療產業變革從未止歇。市場宏觀環境變化使得民營醫療機構進入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把握機遇的同時,也要承受多重壓力,既要適應市場變化加速轉型,還要處理好醫患關系。現今,患者權力在崛起,認知能力在提升,患者與醫生在信息獲取上的平等性也隨之發生變化,逐漸從“醫生最懂”、“醫生來看你”、“信息自上而下流動”的傳統家長式醫療模式向“醫生懂專業知識”、“患者了解自身情況”、“患者來看你”、“信息雙向流動”的民主化協作醫療模式過渡,堅守并提升醫療品質,真正做到降本增效,利于老百姓。
“真金不怕紅爐火,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或多或少都見證過優質口碑的驚艷力量,而一套專業全面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現精細的質量管理建立口碑,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吸引患者,創建靈活的運營方式創造效益。
2021年10月2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關于“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工作安排,對進一步鞏固縣醫院綜合能力建設積極成果,持續提升縣醫院智慧醫療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不論是從國內外電子病歷評級要求這一外部動因,還是從醫療機構內復雜業務協同需求等內部動因來看,醫療機構都應當充分發揮醫院信息系統的重要作用,尤其要加強標準化集成平臺建設。
2021年9月14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1〕18號),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印發《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8項具體行動。加快智慧醫療的落地進程。
2003年SARS疫情之后,我國醫院包括HIS、LIS、PACS、集成平臺和遠程會診等前端業務都得到充足的發展,并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看到物資短缺、調撥混亂,暴露了醫院后端支撐系統存在許多信息孤島,離智慧醫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為進一步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支持社會辦醫發展,加快形成智慧醫療多元辦醫格局,1月2日,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優化社會辦醫療機構跨部門審批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作為醫院的核心業務系統、基礎平臺,HIS系統從廣義而言包含了掛號、收費、門診管理、住院管理、醫生站、護士站、EMR、LIS、RIS、PACS、耗材管理等信息系統;從狹義而言,HIS系統是醫院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已成為基礎信息系統、主干系統。
在醫療服務信息化的時代下,越來越多的醫療機構想要借助信息化提高醫院的服務水平與核心競爭力。一套先進的HIS系統,可以讓醫生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也能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樹立其醫療品牌的形象。
隨著“以客戶為中心”理念的進一步推進,民營醫療機構不僅要管起患者,更因為微信小程序、企業微信等線上生態的發展,開始意識到利用企微等工具社會化運營客戶的必要性。但是,一般的CRM不能滿足醫療特色,而單獨的企微助手無法像醫院CRM那樣運營、服務患者,更別提與HIS系統患者信息的對接。
一份完整的HIS系統項目進度計劃表,至少有這些要素:事件內容、工期、人員、方法、產出提交文檔。形式上沒有標準格式,各公司和醫院可以按自己的項目管理思維來制作。也可以做甘特圖表,直觀顯示計劃和實施的進度。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