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分析數據應用
費用分析數據建模包括:
(1)全院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分析: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
(2)科室醫療服務項目收入分析: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根據科室要求優化展現形式。
(3)高頻手術類收入分析: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
(4)價格動態調整后收費運行分析: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
(5)全院DRG組費用分析:醫院系統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
(6)全院DRG費用與支付標準比較: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對全院各病組付費和收費進行差異分析,做好全院病種結構的分析和監測,按醫保支付政策合理規劃病種收支結構。
(7)科室DRG費用與支付標準的比較:醫院系統可視化的數據展示、信息聯查、科室反饋,根據各科室上年按每一個DRG組次均費用和省同組數據次均費用進行比較,分析預測DRG支付后對醫院收入的影響,協助科室做好病種結構調整和優化。每一個DRG組的次均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疾病難易程度和資源消耗程度。
(8)病種規范收費模板:基于大數據建立病種收費模板,經向科室調研,征求意見后,將可行方案植入信息系統。
DRG成本分析應用
DRG成本核算一般采用醫療服務項目以及藥品、材料成本疊加方法進行核算。因此,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決定了DRG成本核算精細程度,項目成本核算規則知識庫的建設至關重要。根據成本屬性和業務類型,依據投入產出的關聯關系,我們對項目成本核算規則進行分類建模:
(1)作業成本法核算模型:通過“田野調查”的方法,深入科室調查規范化操作并整理成作業庫,根據作業動因,梳理記錄每項作業的資源消耗情況(如人工工時、設備工時、單項材料消耗等),合理分攤醫療服務項目執行科室的相關成本。該規則一般適用于檢查檢驗類項目,標準化程度較高的手術、治療等操作類項目。
(2)成本系數比例法模型:在醫院系統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礎上,依據資源消耗動因,可設定收入分配系數、人員占比系數、使用面積占比系數、工作工時系數、工作量系數等規則分攤全院公共成本或執行科室成本。該規則一般適用于全院普遍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如床位費、護理費、診查費等。項目成本核算規則受診療習慣和管理精細程度影響較大,因此在知識庫構建中需要考慮標化配置和機動配置相結合。
明確成本數據集成要求
成本分析報表主要包括DRG分組明細表、成本結構表、盈虧分析表、盈虧排序分析表等等。利用成本核算結果,根據不同管理者的需要,為其提供全院、科室、醫療組、DRG組等層級的可視化的盈虧平衡分析視圖。
從醫院整體、同一病組不同科室、同一科室不同病組、同一病組不同醫師(組)等層面,針對費用構成和變化,利用結構分析、趨勢分析和因素分析方法,找出費用不合理的科室、醫師(組)和病組。成本核算結果可應用于醫療服務定價,醫療保障部門在制定DRG病組收費價格時,會以醫院的平均成本作為定價的重要依據。
醫院系統可以通過醫院之間、病組之間的橫向、縱向比較,精準分析病組成本合理定價區間、成本結構變化,積極參與醫保協商談判,同時也為醫保智能監管提供精準的依據。醫院開展成本分析,確定醫療服務正常開展所達到的保本點業務量和保本收入總額,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門、醫院管理者了解提供醫療服務資源消耗實際狀況,為構建科學合理的醫療服務定價和動態調整機制,合理補償醫療成本(價格收費補償、政府財政分級分類補償、醫保基金補償,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提供參考。
總之,在DRG付費體系下,如果醫院醫院系統成本核算不健全、費用和成本信息不完全、不準確,會加大醫院的運營風險。開展DRG成本核算,是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促進醫院主動控制成本的要求,也是醫院自身內涵建設的要求。醫院DRG成本核算的穩步推進和持續探索,可以為醫院制定一組核算標準、改進內部管理、建立一套標準化規程、培養一支高素質隊伍,主動適用醫保購買服務新形勢,提高成本意識、規范診療行為,合理配置醫療資源。
文章來源:醫有數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