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不斷深入推進2030健康中國戰略,大力發展醫療領域信息化和健康大數據技術?;ヂ摶ネńㄔO作為醫院信息化的首要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單就2022年來說,就有三條關于互聯互通的相關政策:
·《“十四五”衛生健康標準工作規劃》(1月 國家衛健委)
兩大重點業務標準: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全面健康信息化和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一個抓手“互聯互通評測”對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進行評測。
·《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管理辦法》(2月 國家衛健委等)
共七章39條,明確了醫療機構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的各項要求。醫療體牽頭醫院應當推進醫院醫聯體內數據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強檢驗檢查的質量控制,提升檢驗檢查的同質化水平,實現檢驗檢查結果的互認共享。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12月 國家衛健委)
明確到2025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互通共享取得標志性進展,二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三級醫院實現核心信息全國互通共享。
為幫助大家全面、細致地做好測評準備工作,本文結合2020版測評方案,從專家文審、定量測試以及定性評價等方面進行闡述與分享,以幫助醫院更好把握政策要求,助力醫院互聯互通等級測評。
1、文審階段
申報醫院需要提交證明材料并進行文審匯報,評審通常采取專家初審和匯報審核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專家初審環節,專家會評估技術架構及應用效果等證明材料來初驗平臺建設的標準化情況及成熟度應用情況。
2、定量指標測試
數據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以及標準性等數據質量問題是關鍵。醫院需仔細閱讀國家下發的測評方案中的標準規范,逐條對標建設、查缺補漏,在源頭上建好應用系統。尤其是要做好數據集口徑的確認、業務改造、臨床使用推廣、數據填充等一系列工作,確保數據質量。
3、定性評價:針對四級甲等及以上提出哪些新要求?
由測評專家進行人工定性評價,主要依據測評方案中的定性指標,通過文件審查、現場驗證、現場確認和演示答疑等形式對測評對象在實際生產環境中的運行情況進行驗證測評和打分。
定性評審指標主要圍繞技術架構情況、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互聯互通應用效果。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醫院管理亦是如此。作為醫療機構精益管理、高質量發展的得力助手,康博嘉智慧醫療HIS、智慧管理HRP、智慧服務HCRM,助力醫療機構全面做好信息化工作,用數智化技術賦能醫療管理,實現互聯互通!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對您有幫助~如果您也需要智慧醫院系統,歡迎隨時聯系~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