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衛健委發布的數據,2022年全國43.5%的公立醫療機構都在虧損,總額超過1萬億元,折合下去,一天的虧損就近30億元,還沒有倒閉的原因也是靠著國家的財政補貼度日。
對此,醫護人員都有很多怨言,覺得工作和薪資不匹配,工資太少;但患者卻覺得看病很貴。這就讓人不禁疑惑,錢到底去哪了呢?
據相關醫改專家的分析,虧損的一部分原因是冗余人員過多。
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1》數據來看,2020年公立醫院虧損220731萬元,其中,人員費用占比高達35.4%,這個人員不單是醫務人員,還有很多有編制的閑人,這些人大部分都過著養老一樣的生活,這部分就是不小的支出了。
除了人員冗余外,醫院的瘋狂基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從2011年到2021年這10年間,超過800張床位的醫院上漲了1200多家,不管是為了業績也好,還是為了政績也罷,我們總是能看見大家在搞各種項目。最近,各省發改委也發布了今年的醫院基建項目,河北省15個,廣西省41個,天津28個,貴州甚至有64個……這其中大多是新建醫院、醫院搬遷、擴建院區或大樓等等,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就比如上海的五家醫院擴建,總投資就超過了77億元。
這部分基建投資很大,也不知道何時能回本,甚至還會讓醫院雪上加霜。
除此之外,設備的更換、引進也是不小的開支。很多醫院的設備看似不起眼,實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這些器材的維護和耗材,可以說是個無底洞。
當然,還有一點是醫生工資明顯下降的原因,就是DRG/DIP改革,隨著醫改進入深?期,醫院醫保收?進?步吃緊,從處?和檢查方面大幅創收顯然是行不通了。加上高值耗材的戴亮采購,醫院失去對其的定價權。結果就是藥品、耗材和檢查這三個創收大項紛紛落下帷幕,醫院就會越來越窮。
對此,您是怎么看的呢?
關于我們
康博嘉 HIS、HRP、HCRM、IIP 貫穿醫療機構整個智慧醫療、智慧管理、智慧服務全周期:從臨床應用數據,到人財物數據,再到患者服務數據,通過數據集成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最后形成患者全生命周期數據中心和醫療數據中心,成為科研發展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賦能醫療機構實現全面數智化升級。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