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全國醫療保障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提出2025年醫保八大重點:基金運行、醫保體系、長期護理保險、支付機制、創新藥械投入、醫藥價格改革、基金監管及服務管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內容~
一是強化醫保基金管理,確保安全底線,堅持收支平衡,嚴防赤字,嚴格全流程監管。
二是完善醫保體系,滿足多元需求,構建統一信息平臺,完善三重保障,支持商保與慈善發展。
三是順應民眾期待,賦能群眾健康,建立長期護理保險,擴大生育保險覆蓋,實現職工醫保個賬跨省共濟。
四是優化支付機制,助力醫藥發展,推動DRG/DIP高水平落地,探索商保、慈善同步結算。
五是強化戰略購買,賦能醫藥創新,納入更多新藥,探索多元支付,引導商保資金支持研發。
六是深化價格改革,規范醫藥秩序,推進藥品價格治理,建立藥店醫保藥品量價指數,動態調整醫療服務價格。
七是加強基金監管,確保安全,重點檢查高風險地區,構建大數據模型,完善舉報獎勵機制。
八是優化管理服務,促進惠民利企,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合理確定跨省異地就醫政策,加強法治醫保建設。
會議強調,各級醫保部門應堅定醫保改革目標,推廣三明醫改經驗,守護人民群眾“看病錢”“救命錢”,推動醫藥機構與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治理。
那么其中,又有哪些和民營醫療機構有關呢?
加速醫保即時結算與預付金制度
2025年,DRG/DIP2.0版的分組方案會進一步推進,同時會議還強調要靈活運用好特例單議機制和預付金等制度,確保醫保和定點醫藥機構能夠迅速結算,也能和醫藥企業直接結算。
除了這些基礎政策外,還會探索商業保險、慈善互助等方式,讓它們和基本醫保能夠同步結算。
按照這個要求,明年預付金制度將更廣泛地實施,這樣一來,醫療機構的資金壓力就會進一步減輕,耗材企業的賬期也會隨之縮短。其實,早在今年11月,國家醫保局辦公室和財政部辦公廳就發布了《關于做好醫保基金預付工作的通知》,里面明確提到了要建立預付金制度。這個預付金,說白了就是給定點醫療機構的一筆周轉資金,用來緩解它們墊付醫療費用的壓力,提升醫療服務水平,讓參保人員就醫時更有獲得感。這筆資金只能用于藥品和醫用耗材的采購等醫療費用周轉,不能用于醫療機構的基礎建設、日常運營、償還債務等非醫療費用支出。
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
為了進一步優化醫藥價格體系,確保價格管理規范化,2025年將會加速推進醫療服務價格的靈活調整機制,并著手制定一套全面覆蓋醫療各領域的項目指南。
近期,國家醫保局在醫療服務價格方面動作頻頻,不僅接連發布了兩次價格規范治理的通知,還推出了17個涵蓋護理、綜合診斷、康復治療、放射檢查等多個方面的項目指南。特別是最新出爐的《麻醉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指南(試行)》,標志著我國醫藥價格改革邁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這些項目指南的核心在于明確區分技術勞務與物資消耗,旨在解決長期以來臨床收費存在的模糊地帶,打破耗材與醫療服務項目的固定綁定,賦予醫生和臨床團隊更大的決策自由度。這樣一來,醫生可以更加靈活地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制定治療方案,合理選用醫療耗材,確保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強化醫保基金監管與多層次保障
2025年將加強醫保基金監管,重點檢查高風險地區和不合規費用結算問題。通過構建大數據模型,推動藥品耗材追溯碼應用,開展自查自糾,完善舉報獎勵和社會監督機制。同時,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依托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和大數據,完善基本醫保保障制度,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推進慈善等保障力量。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