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是指導以及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文件中提出了31條具體舉措,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提供有力保障。那么,作為醫療領域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辦醫,都會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呢?主要分為以下4個方面:
·更加公平、透明、開放的市場準入以及競爭環境
首先,文件中明確提出,要破除市場準入的壁壘,清理并規范行政方面的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的前置條件以及審批標準,不能把政務服務事項轉為中介服務事項,并且沒有法律法規的依據不能在政務服務前就要求企業自行去檢測、檢驗、認證、鑒定、公證或者是提供證明等等。這個政策對社會辦醫的準入門檻和成本有所降低,可以進一步增加民營資本醫療機構的數量和類型。
然后,文件中還強調要全面落實公平競爭的政策,對各類所有制的企業都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制止濫用行政權力來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這個政策能夠一定程度上消除社會辦醫在市場競爭中遇到的一些不公平待遇和歧視做法,有力提升社會辦醫的信心和活力。
·完善、有效、便捷的融資支持以及拖欠賬款清理機制
文件中指出,會完善融資支持的政策,不斷健全銀行、擔保、保險、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融資風險市場化的分擔機制,加大支持民營的中小微企業在債券市場融資以及上市融資。該措施可以大幅解決社會辦醫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升其資金來源和流動性。
同時,文件中還強調要完善拖欠賬款的常態化預防以及清理機制,嚴格去執行《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加大對責任人的處罰力度,推動建立拖欠賬款定期披露、主動執法制度,不斷完善拖欠賬款投訴處理以及信用監督機制。該措施能夠很好的保障社會辦醫的合法權益,減少經營風險和損失。
·更有力且全面的法治保障以及信用保障
文件中提出,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的產權和企業家的權益,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以及執法司法中的地方保護主義,進一步規范涉產權的強制性措施,避免超權限/范圍/數額/時限查封扣押凍結財產。該政策有利于維護社會辦醫的合法權益,可以有效防止社會辦醫機構遭遇不正當的干預和侵害。
同時,文件中還強調要健全涉企收費的長效監管機制。完善涉企收費清單制度,并且要進行常態化公示,以及接受企業和社會監督。此外,還要暢通涉企違規收費的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問題線索部門共享和轉辦機制,采取市場監管、信用監管、行業監管并行的手段實施聯合懲戒。此政策有利于提高社會辦醫的信用水平以及市場競爭力,可以規范和促進社會辦醫的誠信守法經營。
·更廣闊、多元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文件中提到引導民營企業自覺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持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對民營中小微企業的原始創新保護力度。這些措施也能有助于社會辦醫在吸粉領域的更大作用,促成社會辦醫和公立醫療機構的多種形式合作,形成優勢互補。
相信,此文件的發布對社會辦醫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社會辦醫是醫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能贏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關于我們
我們的HIS、HRP、HCRM、IIP 貫穿醫療機構整個智慧醫療、智慧管理、智慧服務全周期:從臨床應用數據,到人財物數據,再到患者服務數據,通過數據集成平臺,實現互聯互通,最后形成患者全生命周期數據中心和醫療數據中心,成為科研發展和經營決策的重要依據,賦能醫療機構實現全面數智化升級。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